400-000-0411 预定热线:8:00-17:00

首页 > 新疆游记 > 新疆旅游游记攻略:大美新疆 眨眼即浪费,让人心醉的绝美新疆

新疆旅游游记攻略:大美新疆 眨眼即浪费,让人心醉的绝美新疆

http://www.dlot.com.cn     2016-11-24 14:57:00      东来旅游网  有人关注    分享到:
   新疆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太过遥远的地方。我从未考虑过将它作为我旅行的目的地,即使我早已知晓她的美丽。她就在我的想象中飘渺着却又真实着、遥远着却又亲近着。我在地理课本上学到她。我在旅游达人的照片里神往她。我在他人描述里勾勒她。却从未想到,在可预见到的时间里,掂上一纸机票,投向她。
 

    可是,当你一旦下定决心,再远的风景,都只在你抬脚起步的瞬间,来到你面前。


    7月15日到7月24日,整整十天的时间,我草草地浏览了北疆。我其实早已耳闻她的美,但当真的走近她的时候,却发现,她与我想象的,又是完全不同。

    一切想象都是虚幻,那些绝美风景,只需一见,便永驻心上。

    第一天 出发!向着西方

    计划突然。7月15号出发,7月14号才决定要去。美景在前,管不了许多。订票,请假,收拾行囊,准备出发……

    一路并未闲着,一方面忙着与没来得及道别的人道别、向没来得及告知的人告知。另一方面,忙着兴奋。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头脑中便交织飞翔着各样的图景,它们大多模糊,但无一不是绚烂纷繁。一路车上,即使是面对陌生人,都想要对他们表现出“我要去新疆”的姿态。他们一定不会注意到我,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种踏上旅行之路的心情,简直想要告知一切人。
   
    飞机定于下午两点钟起飞。为了怕误点,我提前出发,十二点半就到了南苑。刚进航站楼,就见黑压压的人挤在大厅里,上方的电子屏幕上一片红色——而红色,代表飞机延误。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早早地通过了安检进入候机的状态,可是飞机起飞却遥遥无期。候机厅里踱来踱去的人中,有好多是维族的男女老少。他们彼此之间交谈、玩笑着,用他们的语言,在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一道最坚实的墙。这一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即将回到他们熟悉的家乡,而我,作为一个游客,或许将是陌生的闯入者,进入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从原定的起飞时间两点钟,一直等到4点半,才得以登机。而万没想到的是,登机之后,仍然是漫长的等待……

    坐在飞机上,激动不已地向往着目的地,却要一直等待、等待、等待……新疆,仿佛嫌弃我对这趟行程的计划太过仓促与草率,一定要让我等足够长的时间,才愿意让我走近她身旁,掀开她的面纱。

    晚上8点,机场传来消息,已经开始为大家联系旅店,安排大家休息。 晚上8点半,正在准备下飞机,乘务长说:旅客们!我们可以起飞了!

    一切来的突然,原本陷入灰暗的情绪,立刻光芒万丈。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从来没有如此悦耳过,我在机场等待六个多小时,终于守得云开。

    晚上12点多,飞机到达乌鲁木齐。在黑夜里,我还看不清她的模样。
 

    第二天 天山天池 初遇新疆水

    到达新疆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并未急于早起。这天的行程,是由朋友带我们去天山天池。新疆与内地有着两个多小时的时差,因此当地人起床时间必然比较晚。

    一路上与友人聊天,听他们描述自己在新疆的生活。每提及一处美景,神情里、语气里都是抑制不住的向往与热爱。在他们的神情里,我就已经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片怎样美丽的地方,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尚还没有习以为常。

    然而对于天池,他们却的确是习以为常的。他们说,天池嘛,不就是一汪湖水,有什么好看的?不过天池名气大呀,你们既然是来游玩,肯定是要去看一看的,没办法!

    说着话,车就从乌鲁木齐开到了阜康。在新疆,能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到达一个景区,实在是已经非常近便了。而刚刚接近天山,路旁的绿色显然就多了起来。之前的广阔戈壁,立刻就变成了盎然绿洲。

    这种因为水源的存在,而从戈壁甚至沙漠转为绿洲的景象,我是第一次见到,而这,只不过是比较平常风景中的一个罢了,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这种伴随水源而来的生机一直穿连着我们的旅行,并时常让我们感慨不已。

    我们原本的计划,是直接开车到达山顶,看完天池之后下山吃午餐。整个过程计划用去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按照朋友的话说,就是“去看一眼那个山上的池子”。可是不想,天山天池实行了保护措施,7座以上(含7座)的车一律不准上山。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亲力亲为,徒步攀山。

    谁知道,就是这样的“无奈”的选择,却成为了天山天池一行,永不后悔的记忆。

    接近天池售票口,有牧民赶着他的羊群在大路上走过。在新疆,家畜与人共享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设施。这里是牧民的家,也是它们的。牧民走的路,它们也照样走。

   
    游客服务中心的小楼。里面陈列有天山天池的沙盘模型,二楼是展览馆,陈列介绍新疆的历史、风景,还有一些文物。游客上山,也从这里开始爬起。


    楼内是一个展览馆,介绍新疆的风物历史,还有一些文物。

    天山一路,拾级而上。而上下山阶梯的铺设,都是沿着水道的。水流在哪里,上山的石梯就在哪里。天上下来的水流走哪里,人就走哪里。

    于是在天山,其实可以看到水的不同性情、不同姿态、不同情绪。如果真的只是看一眼那一池湖水,美则美矣,却遗憾地错过了其他90%的美丽。

    随着山势渐渐陡峻,水流也变得湍急。这些从天山天池流下来的水,清、冷。它们仿佛底色是碧玉色的,但是由于水花四溅,因而表面上奔腾着雪白的水花。


    水声欢快,凉气扑面。水因为清澈微凉,而让人宁愿想象它是带有香气的——那种属于纯净的水的香甜味觉。



    在初始爬山的过程中,突然出现这样的一个绿色平台。如同一片小型草原一般,生长着葱茏的草,还有一座白色的毡房——在蒙古,这种建筑叫蒙古包。而在新疆,游牧的哈萨克族则将它叫做毡房。


    天山上的松树,坠着的或许是刚刚长出来的稚嫩松果?橙色的小果实非常好看。





天山天池·连心桥


    爬至2/3处,突然出现了一处水流非常急、水量也非常大的瀑布。水声已经可以用“轰鸣”来形容,甚至人与人之间说话需要用呼喊才能听到——这也仅限于距离比较近的时候。两个人离开两三米以上,就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彼此说什么了。


 



    晶莹剔透的水幕,从豁口处倾泻而下,轰鸣着奔腾。
 

    被瀑布吸引,震撼于它的力量,徘徊许久之后继续上行,发现就在瀑布上方,就是一处深潭。瀑布之水来源于此,潭水从豁口处倾泻而下。潭水平静碧绿,波澜不惊,如同镜面,而当水流突破豁口、跌下山崖时,立刻转化成了呼啸轰鸣的力量,呈现出了摧毁一切的气势。

    安静与喧闹。平静与奔腾。水这一种物质,却可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两种形态。而随着山势流动的水,又将两种形态同时展现了出来。


天山天池·九龙潭


    从“飞龙潭”向上,水量显然充沛了 起来。它们奔流着,欢呼着,恣意着,随心舒展着。它们仿佛已经不再接受河道的束缚,它们想收缩就收缩,想铺展就铺展。它们按照既定的河道流动,有的时候会 漫出来,冲倒山上的树木,带走山上的岩石。它们还会漫上人们修筑好的亭阁栈道,显示着它们对于这座山的所有权。

    不知不觉的,它们已经摧毁了我之前对新疆的印象。这样的山光水景,怎么会存在于西北腹地,怎么会与那样广袤的戈壁荒漠为邻呢?



 


    这儿原本是一座休息的凉亭,从山上下来的水流漫过了它,冲击着它,人们只能放弃它,只有些支架还在坚守。


天山天池
 

    越往山上走,水量越丰沛。甚至,岩石的缝隙里,都会喷出水来——真的是“喷”出来的小水柱,细小,但是力量非常巨大且坚韧。让我不禁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会彻底冲破岩石的阻挡,形成新的、属于它们的河道。这对它们意味着自由,而对我们来说,则意味着山洪……


    水漫过了步道,下山的路本来就陡,现在更加湿滑起来。一对老夫妻相携下山,老先生走在前面,紧握着老太太的手。这幅画面,非常温暖。


    爬到最后,我们看到了整个天山流水中,最动人心魄的一幕。巨大的水幕从高处一涌而下,发出巨大的轰鸣,裹挟着让人无力面对的水雾、和让人无法承受的风。直到如今,这个瀑布的水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回响,气势磅礴、能量巨大、震撼不已。


天山天池
 

    从大瀑布上去不多久,终于抵达了山顶,看到了天池——这片宽阔的湖面,这汪平静而碧绿的湖水。看到她的时候,我的呼吸忽然随着她的开阔而平缓。或许,如果我们只是面对这样的一池湖水,顶多会赞赏它澄净的水色、欣赏它周圈的山光树景。但是,当我一路走上来,经过了山底小涧的序曲、山中深潭的预告、奔腾瀑布的震慑……我的呼吸忽而欢快,忽而平和,忽而紧张悬起。到最终面对天池的时候,才如同真的看到了一部多姿交响的高潮乐章,才能够感受到她的气质,她的大气,她的多彩,她的神奇。

    天池很著名,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留意过,除了这汪广阔的、位于山顶的水面之外,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天池,吸引着向往她的人们。

    我想,如果你也见到了一路上山、寻觅天池的路上,水之种种姿态,你会更能被水所打 动,从而,当天池最终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又会多增加了一层意义,多增加了一些内容。这个时候,你或许会感到,天池如同一位美丽的女子,如果你只是沉迷于 她表面展现出来的东西,那么她并不会真正为你所征服。但当你一路苦苦追寻,长时间的探寻她四周散发的魅力,从而真的读到她的内涵,她面对你的微笑,就会是 那种会心的、彼此相通的灵犀。

    唯独自此,才能看到立体的、饱满的、拥有完整的美丽定义的——天池。



 


    下山的时候拍的照片。美丽的花朵,是我爱的颜色。


    上文也说到了,我们原本是计划开车上山,观过天池便折返下山吃午饭。但是不想计划有变,我们一路登山攀高,一路被美景所惊叹,一路拍照、流 连,上到山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山下等着与我们一起吃饭的朋友已经多次电话询问,我们不敢耽搁,自己也已经是饥肠辘辘,因此上到天池,便没有继 续沿着栈道绕湖徒步,便转头下山了。

    下山之后,我们在哈萨克族人的毡房里大大的饕餮了一把,而我,则享受到了新疆之行的第一顿大餐!



 


    一日天池,美不胜收。今天再回忆第一天的天池之行,才品察到,其实天池一行,真的算是新疆之旅的序曲。她的很多美景,都在之后的行程中被呼应、被渲染、被单独挑出浓墨重彩。比如水的姿态,比如树林与草原,比如戈壁中的珍贵水源,以及在水源的滋润下,各种生物的竞相生长。

    新疆之旅刚刚开始。天池已经足够美,之后的一切美景,又都在意料之外,从而让人瞠目结舌,应接不暇。

    第三天 吐鲁番:交河故城,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

    对于一个第一次去新疆的人来说,“吐鲁番”应该也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在小学的课本里看到采摘葡萄的维族姑娘,在中学地理课本里又学到凿渠引水的坎儿井。为此,我们专门为吐鲁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

    从乌鲁木齐出发去吐鲁番,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路上经过了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大批的风车分布在戈壁之上,不徐不慢地旋转着。还有大量的机翼放置在不同的地点,它们正在等待安装。据说这个地区,要在目及之处全部布满风车。还据说每个风车造价非常高。不知道花费如此巨资,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
不过,这里的风是真的非常非常大。车开着开着,我们发现脚下的路发生了一点变化:双向的车道分离开来,成为了相隔十数米的两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是同向行驶的车辆。司机说,这就是为了怕受到大风的影响,相对而行的车辆在会车的时候撞到一起。


    在车里感受不到风的力量,司机师傅说,我们走的这段路,就是之前吹翻火车的地区了。这个地区其实时时刻刻都吹着这样的大风,吹翻卡车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可能那次没赶巧,一个瞬时风力过大,就把恰好开过来的火车给吹翻了。


达坂城·风力发电


    过了风口,吐鲁番就不远了。一路走来,显而易见的是裸露的地面越来越多,绿植越来越少,也显然鲜有人迹。直到靠近吐鲁番城,绿色渐渐多了起来。

    这就是新疆的典型风景。在水源缺乏的地方,眼前的景色会迅速变成戈壁荒滩。生物的气息非常淡薄。而凡有水 源处,必有绿洲,凡有绿洲处,必是欣欣向荣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存场景。而他们应该比我们这些东部的人更加懂得水的重要性,因此每有水源,都可以感受到生 命的欢腾。他们不论是草木、还是动物、还是人类,莫不努力生长、努力繁荣、努力尽最大的珍惜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馈赠。
   
    也正因此,水源所在地,显得生机愈加蓬勃。而在这生机里生活的人们,显得愈加珍爱他们所拥有的一切。

    对于吐鲁番来说,他们的水源,并不来自天上。而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广开渠道,从天山引流过来的雪山融水。这便是坎儿井。你若只把它当做一条渠、一道沟、一眼井,那么它毫无稀奇之处,只能供你在底下隧道里乘乘凉罢了。可是若想到它得来的艰辛,想到它对于这一大片绿洲的意义,那你便自然会觉得,这里流淌的哪里是水,分明是生命的希望。
   
    我们参观的坎儿井,是吐鲁番地区正在使用的众多井中的一个。被做成模型供人参观。我们从火热干燥的地上,下到暗渠里面,地下阴凉,又有水汽 留存,难得舒爽。坎儿井引了天山雪水,为了不让珍贵水源在地上流动的时候被火热的天气给蒸腾掉,只能通过地下暗渠引到吐鲁番。吐鲁番地势极低,在海平面以 下,因此暗渠流到吐鲁番盆地,自然而然地就露出地面,人们便可在地上取水使用。因此,坎儿井也并不是那样随便即可使用,它是得了吐鲁番地区的土质、地质、 地形各方便利,才得以为生命造福。

    这么说来的话,吐鲁番人能拥有坎儿井,一方面是人类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探寻,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上苍怜惜了。

    坎儿井暗渠。渠内流淌的天山雪水,虽然经过了长途跋涉,却仍然非常清凉。暗渠中没有日照、温度很低,基本保证了水源最小的蒸发量。

    坎儿井明渠。千里迢迢引来的水源,终于从这里露出地面,供人们取用。


吐鲁番·坎儿井


    吐鲁番的下一个站点,是交河故城。所谓“交河”,正是因为两河相交而得名。而相交的两条河流,恰好把土质的山体切割成了一座孤悬的平台,平台 边缘壁立千仞、竖直上下,易守难攻。正因地形之利,它势必成为军事要塞。而恰恰又因此,当进攻的军队真的攻下了这座城池,长久积怨之下的火气,也势必导致 他们将这座城池毁灭得更加彻底。

    交河故城早在古代就已毁灭。残破的城垣土建,孤独地在这里承受着烈日的烘烤。


交河故城


    从交河故城出来,就已经被烤的头昏昏了。在这样一个只有板结的土地,而没有水流、没有阔叶植被的地方,太阳的能量得到了加倍的放大。感觉眼前只有明晃晃的一片,至于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则悬在头脑上方,进不了心。至于思考,那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了——涣散二字,最能解释炎热下的身体感受。

    可是,我们的下一站,却是火焰山呐!前两天才刚刚看到新闻,说是火焰山的地温达到76度。司机师傅说,其实是79度,新闻给打折了!

    然而就在我们向火焰山进发的时候……下雨了!吐鲁番居然下雨了!这个以炎热、无雨著称的地方,居然下起了雨……据说整个吐鲁番地区,年降水量也不过16mm。据说吐鲁番这个地方,有的时候即使下雨,雨点还没落到地上,就已经在空气里蒸发于无形了。而今天,这里居然落雨了……

    果然,当我们到达火焰山的时候,虽然早就没有了雨,但是气温和地温果然是没有那么高。这样的天气,当地人是不是会觉得非常舒爽了呢!

    即便如此,火焰山上的“金箍棒”温度计,还是火红火红地彪到了58°C。我们刚刚下车,就看到有个小伙子抱着一位中暑晕倒的姑娘匆匆跑出来。

    脚下如火烤般炙热。所见之处寸草不生。这就是火焰山。
   


火焰山
 


    火焰山不宜久留。看到了它的面目,留下个“到此一游”照,就可以匆匆撤退了,不然,就算人不中暑,踩在地上的鞋子估计也会被烫化掉了!

    离开火焰山,前往葡萄沟。新疆的瓜果啊,有谁没有垂涎着向往这块甜蜜的土地呢!

    世间诸事,仿佛总是相反相成、相反相携。譬如这里,这样炎热的天气让雨点都无法以水滴的形式降落的地面,却蒸出了最甜最甜的瓜果。我从来没有见到这样一嘟噜一嘟噜、满满地挂在藤上的葡萄,想要抓起一把就往嘴里揉,又怕葡萄太甜,喉咙承受不了呢!



\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一日,马不停蹄地走过了四、五个地方。所到之处,莫不是炎热干燥,生机稀薄。同时,却也充满着生命与高温争夺水分的努力。这些在戈壁中争取水分、缔造绿洲的生命——不管是人、是畜、是葡萄、还是骆驼刺,那种渴望与劲头,是细想之下吐鲁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第四天 阿勒泰 布尔津 五彩滩 禾木村
 

    7月18日,我们离开乌鲁木齐,飞往阿勒泰。这是新疆,也是整个中国最西北的一个地域。飞机7:50从乌鲁木齐起飞,50分钟后到达阿勒泰。


 

    我们在阿勒泰的计划,原本只包括禾木村与喀纳斯湖。下飞机后,立刻马不停蹄地乘车赶路。在路上听司机说到了五彩滩,原来它就在去禾木村的路上,我们当机立断,绕一个弯,先去五彩滩。

    五彩滩之神奇,在于它一河分两岸,两岸不同景。一边是绿洲,一边是岩石,中间是额尔齐斯河自东向西流淌。河流那边的绿洲,树木葱茏,一派生机。而河这边的岩滩,则五彩斑斓却寸草不生。

    一河两岸,组合着一幅奇妙的图景。这边生机着,流动着,四季变化着。那边裸露着,坚守着,永恒着。两边如同对峙,又如同对话。不知道绿树能否理解河这岸的恒固不变。也不知道彩石能否理解河那岸的生死枯荣。

    但不管理解与否,它们就这样在额尔齐斯河两岸相对相生着。


    照片里的岩石,虽然凝固不动,但看上去又仿佛是掀起的海浪,层叠推涌。



    走到五彩滩景区的尽头,树立着额尔齐斯河的铭牌。新疆有太多地理地标,额尔齐斯河算是一个。文科生在学高中地理的时候,都应该听过这个河流的名字。




    五彩滩上空飞过的鹰。在新疆,鹰很常见。我喜欢这张照片,因为这里的鹰尽最大可能的舒展开来,呈现出它最经典的飞翔姿态。



    从五彩滩回来,我们继续上路,赶往禾木。

    自从飞机即将落地阿勒泰的时候,飞机上的我便被大片的灿黄色吸引。旁边有两位看上去也是旅客的妇女大声说:你看啊!油菜花!青海湖旁边不是就长了好多油菜花么,你看这里也有!

    我心想,油菜花?是黄色就一定是油菜花么?拜托,这是向日葵啊。

    驱车赶往禾木的一路上,车窗外不断掠过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花田——有谁能拒绝得了这样大片铺展的浓烈色彩!而这样金黄的向日葵,生长在湛蓝天空下的向日葵,更是让人无法平抑与这花色一般热烈的心情!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我们的眼睛已经太久没有接触过这样浓烈、纯粹、又饱满的色彩。我们的视野里总是充满了灰蒙蒙的色调、沉默无情的建筑,以及匆匆而过的车光人影。突然间的,当这样的蓝天和这样的金黄闯入眼睛的时候,心中仿佛有什么被唤醒,那种激动的心情,如同眼睛里闪烁的光芒一般无可掩饰。




 


 

    在向日葵花田穿梭拍照。一圈下来回到车上之后,猛然发现白色T恤的胸前,完完整整地印上了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花粉。这一圈金黄色,简直像是印在心口上的、太阳的光芒。

    车再向前开,就进入了阿尔泰山区。整个新疆横亘三条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而阿尔泰山脉,是新疆最北部的一条。进山之后,盘山公路弯弯折折,尤其是到了深山之后,山路狭窄,蜿蜒曲折,不是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真是开不了这么长、这么窄的盘山路。




 

    蜿蜿蜒蜒,曲曲折折,不知道翻了几座山。不知道多少次绕着圈的爬上山,又绕着圈的走下来。我想,我们一定是已经离山外非常非常的遥远,无数的高山现在是我们的屏障。我们一定是进入了山脉深处的腹地,而这样深的山林里,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桃花源。

    我们在刚刚进山的时候,还为山上密密的白桦林、云杉林和松树林震撼。车走到后来,一路这样的景致就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直到这时,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豁然开朗”。

    山里出现了些许的平地。平地上环抱着零散的人家。



    白天光照充足,人们便把被褥拿出来晒。禾木的夜晚气温低、湿气重。白天晒了被褥,晚上方好入眠。

   
    禾木,鹰永远是吸引人视线的飞行者。


    据说,他们是蒙古人的分支,图佤族人。据说,他们经常安家在这样人迹罕至的大山里面,搭起一间间小木屋,放羊牧马,与山水相伴。谁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谁也不知道他们怎样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谁也不知道原因。



 


    两个小孩子是放羊来的。结果就把他们的小羊往树上一栓,自顾自地玩起来了。


    从山坳进来,是当地人的居住生活区。他们的木屋建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村落。从村落后面的河流横渡过去,是一片白桦树林。从白桦树林穿过,便是上山的路。

    我在白桦树林休息的时候,一位当地的小伙子骑着马在我身边停下。他问,姑娘,骑不骑马?我说,不骑,不敢。他说,不用怕,马很听话的。你坐前面,我带你,送你上山。他骑着马一直围着我转圈,最后看我心意坚定,便扬鞭策马,飞速地涉水而过,向河的那边跑去了。

    一路爬到山顶,回身下望,看到整个禾木村的全貌。它安静平和地躺在山坳里,四周是起伏的高山,和密密麻麻的树木。


    我们坐在山顶,等待太阳渐渐落去。有很大的响声不绝于耳,我说是松涛,爸爸说是水声,没有定论。总之不是车声人声,不是机器轰鸣声。是来自山里的声音——而自然的声音,必是有益于耳、有益于心的。
   
    太阳结束了对禾木村的照料。看它西沉之后,我们下山。去到小木屋里,我们住宿的地方。



 


 

    禾木村大部分是小木屋,但也有这样的毡房。牧场里的好多毡房现在也高科技了,毡房外面都立着太阳能板,或许是取电之用。




    晚上22:30分,禾木村终于有了要进入黑夜的样子。开始有小木屋里亮起灯光。这里的用电,都是自己的小发电机发的,电压不稳,且一般十一点钟就把发电机关掉了。黑暗中的禾木村,偶尔有马、牛、羊低低的叫声,每家木屋院子里,也会传来人们在黑暗里聊天的声音。

    小木屋里的住宿,实在是不好。尤其是对于我一个在城里生活的女孩来说,除了被褥潮湿、卫生难保之外,还会面对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墙上和被子上爬行的蜘蛛啊,地上窜来窜去的鼠类啊,凡此种种。一夜和衣而睡,晚上被冷醒几次,不情愿却又没办法地把被子多往身上堆一些。撩起挂在窗上的布帘看看外面,一片安静,再次沉睡过去。



 



 


    第二天早晨,禾木村在晨曦中醒来。感觉四处潮湿,却是非常清凉和干净的。又是新的一天,如我们所计划的,这一天将属于喀纳斯湖。

 
    第五天 喀纳斯

    禾木村的清晨醒来。最早通往山外的班车是8点半。我们赶着最早的班车,奔赴喀纳斯。

    从禾木到喀纳斯,总共约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进了喀纳斯的售票处,一切车辆都必须停在停车场,转乘景区大巴,进入景区内部。一坐又是近一个小时。入口处人满为患,喀纳斯果然是不负盛名。人一多,就容易心烦气躁,还好喀纳斯的景致把我的情绪即使拉扯了回来。

    喀纳斯的大巴车在许多景点停车。但是如同公交车一样,下车之后,大巴继续向前走,你只能再等下面一班车。我们选择的路线,是直接坐大巴进入最深处的景区:观鱼台。

    所谓“观鱼”,实际上指的是观那个似有似无的“喀纳斯水怪”。许多地方都乐于宣称自己那里有着神怪传说,以吸引起更多的兴趣。而我却从来不太喜欢这样的穿凿附会、耸人听闻。景区只需纯纯粹粹的美就罢了,何必弄那些神神叨叨有的没的呢。

    因此所谓“观鱼台”,去掉它表面的神怪色彩,其实就是湖边山顶的标志性亭子。爬上山顶,站在亭子里,可以在一个较佳的角度观望喀纳斯湖。登上这座山,要踏过1000级台阶——这倒是确凿的,因为上山的阶梯,每个台阶上都标有编号。如果你不走下岔道,一直顺着主路往上爬,那么就只需踏1000多级台阶。

   可是,谁能禁得住喀纳斯湖的诱惑呢。遇到岔开的小径,总想从主道上顺延着下去,只为了多窥见一些喀纳斯湖的景致。
 

    一条游船在喀纳斯湖面上游过。


    从山上向湖区望去,喀纳斯湖蜿蜒绵长,看不到它的边缘。遥远的地方,雪山威武耸立着。可观,不可近。


    凡是有水源存在的山,必然附着着茂盛的花草。喀纳斯湖边的群山上也是一样。各色花朵,在纯净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浓烈饱满——那是颜色们原本的样子。


    观鱼台应该说并不算高。不过对于我来说,这是我四天里爬的第三座山。平常缺乏运动,到了这时候后悔也来不及。爬几步就得歇三歇。还好观景台随处便是。我乐得倚着栏杆望风景。一轮照片拍下来,也就基本恢复了些元气。这样徜徉着往上挪,一会儿也就看到了终点——观鱼台。



 


    在观鱼台上绕了一周,我们便收拾下山。下山与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基本是平缓步道,阶梯很少。此时我的腿已经受不住了。走平路还好,只要一下台阶,每弯曲一下都钻心的疼。



    下山后,我们坐大巴车回到换乘中心,在换乘中心草草地吃了自助餐,马上再去游船码头。路上远远地看到绿草地里一座红顶白屋,挺好看。走近了才知道,那是个洗手间……


    从游船下来,沿着湖边栈道一路走。比起湖,在狭窄河道里流动的水,表情和色彩更加的多面与丰富。它的水波更加细碎、斑斓。它的流动更加清晰、欢快。它随着地势的变化、河道中障碍物的情形,变得更加多姿多样。湖水如镜,而河水则如丝。


    顺着河道一路走回去,还会经过喀纳斯著名的三道湾。神仙湾、月亮湾和神龙湾。最有名的,应该是“月亮湾”了。那如月牙形状的水湾,里面居然还有像是脚丫形状的小岛。美丽,又不失俏皮。她不仅仅美,更有着表情。
 



月亮湾


    第六天 霍尔果斯口岸

    在新疆的第六天,7月20日,早晨9:30。飞机从阿勒泰起飞,1小时10分钟之后,降落伊宁。

    伊宁,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首府。在清代,新疆疆域远大于今日。伊犁将军府就设在伊宁,成为了管辖新疆的重要城市,整个新疆的中心。近代以后,领土被割让、侵吞,新疆面积缩小,原本位于新疆中心的伊宁,却变成了新疆西部边缘城市。中心地位不得不东移到了乌鲁木齐。

    所以,想到这段历史的话,在霍尔果斯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线上,心里便有了另外一番滋味。

    在边境,国界线和界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不管对面是什么国家,来到这儿的人总是津津乐道于“出国”的一步之遥。

    新疆,伊犁。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线,中国界碑。许多从中国进口了货物的大货车在等待检验出关。凡是口岸,必然会有鱼龙混杂的进出口 商贸中心。霍尔果斯口岸的商贸中心,在新疆好像还挺有名。可是进去转了一圈,给我的感觉是跟旅游景点的购物中心没啥太大区别。商铺里的东西质量很难说,来 源也很难说。我反正是不太相信里面的东西是进口来的。说不定就是从义乌啊哪儿的进货来的,当地自产也说不定。


    离开了霍尔果斯口岸,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赛里木湖。我稍有些担心。看过了天山天池。看过了喀纳斯湖。从天山到了阿尔泰山,现在又从阿尔泰山回到天山山脉。这些山水湖景,还会有新的惊喜吗?

    一路盘山。一座又一座的山头看不到边,完全看不到赛里木湖即将出现的迹象。我在山上昏昏欲睡。

    突然,两座大山中间的凹处,出现了一片净蓝的水面——天哪,赛里木湖仿佛从天而降,不经意之间闪现在眼前。

    从见到她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再也没有 停止感叹。没有更多的形容词可以形容,只有心中不断重复的感叹号。我没有办法平息心情,静静地坐在她旁边,因为她实在太美、太震撼,我的眼睛不够用,我的 心不够用。我的灵魂漂浮在了躯体之外,融入云与水,追逐风与马,它再也不是那样沉稳的、安静的、凝固在身体里的灵魂,它自由,它散漫,它毫无目的却又欢乐 翻腾……在这一刻,我的灵魂,它来到了真正让它依附的地方,沉溺在这样的天地里。

   赛里木湖的水,与天池和喀纳斯不同。后面二者是碧玉色的,而赛里木,则是纯度最高的蓝色。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当时的天气,让赛里木湖景色更加美丽。天空湛蓝,却有云朵慢慢聚集起来。天蓝云白,湖面广阔。再也没有什么,能够让眼睛更加的滋润。也再也没有什么,让心更加的舒展。




 


    赛里木湖区,原本与喀纳斯一样是著名旅游景区,兴建了许多旅游设施。山庄啊,游船啊,一应俱全。后来,为了申请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所有的山庄、 旅游设施与建筑全部拆除。我向来觉得,所谓的保护、开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剧了对生态的破坏。然而在赛里木湖,我万分的感激那个什么国家级湿地的项 目。感激它驱赶了那些恼人的游乐设施,感激它保留住这片最干净、最自然、最不受打扰的湖水与草原。

    赛里木湖区是哈族牧民的夏牧场。因此湖边的草原上,满目皆是牛群、羊群、马群。它们仿佛无人看管,就这样散养在草地上。想吃就吃,想跑就跑,想散步到哪里去,就散步到哪里去。大自然就是这样,代人类照料着它们、眷顾着它们、哺育着它们、保护着它们。

    这些幸福的生物们啊,它们如何能有幸生在这样美的天堂呢!



 





   我们意外地在湖区见到了天鹅。一对天鹅夫妇,带着五只天鹅宝宝。宝宝们很欢实,总是不断地扎到水里去,于是我始终都没能拍到五只宝宝齐齐出现的照片。可爱的天鹅宝宝,优雅的白天鹅!



 



   当我们驱车奔到湖西的时候,这边的云朵密集,已经有雨点砸了下来,凡有云,便成雨。高海拔的赛里木湖,它的水源补给就是这些天上降落的水分,而不是高山融雪。

    离开赛里木湖,是我此生游览所有地方时,最留恋的一次。我们的车不停的起步又不停的刹车。一步三退,依依不舍。

    为了拜会一位朋友,我们从赛里木回来,前去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这个与“旅游”不搭界的小县,是新疆的小县城最自然的生活场景。我很喜欢。

    我们晚上吃饭的地方,在察县郊外。出了县城,道路两边的农田里齐刷刷种着大片的水稻。不种庄稼的地方,则是芦苇在湿地里招摇。

    我被伊宁给弄糊涂了,灌醉了。这里是新疆么?是西北么?

    我突然发现,我爱上了新疆,更爱上了赛里木湖和伊宁。非常强烈。
第七天 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是在新疆的最后一站。


    去那拉提,我还没有从赛里木湖的震撼里缓过神来。——其实,直到今天,想起新疆的十日行,我眼前首先浮现的,还是赛里木湖的风光。
   
    这对那拉提有点不太公平哦。但是,我当然绝不会否认那拉提的美。这片美丽的草原,即使是对于已经去过两次大草原的我来说,依然是无可替代的、刷新式的草原之旅。

   去那拉提的路上,月光下的骆驼。



   那拉提草原,牧草茂盛,黑土肥沃,草地柔软,野花烂漫。我爱这个地方。这是一个,适合自由奔跑和打滚的地方。



   突然就冒出来一棵树。不知道是从哪里飘过来一颗种子,又受到了地下那一脉水流的滋养。



   我们住宿的“胡杨林风情园”。园中的树木,与那传说中“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的沙漠胡杨是同属胡杨科。但是叶片肯定比那种胡杨大啦。



    那拉提日落。太阳落山的速度非常非常快。几乎是刚按下快门,它就已经不见了踪影,再也拍不到第二张。




    第八天、九天 敦煌


    告别了那拉提,我们也就告别了新疆。其实这个时候,由于马不停蹄的行程,对于体力本来就弱的我来说,已经开始觉得疲惫和力不从心。但是,从心底里觉得时间好短,从心底里还想多留一段时间。总觉得遗憾,觉得不满足。觉得美景没有看够,空气没有吸足——就连西瓜,也真是没有吃饱。

    可是,我毕竟不是属于这里的。我没有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因此就注定只能作为一个游客、一个短暂的观看者来到这里。驻足时间不论长短,最终,都是要离开的。

    那么就再见吧。我想,我还是会再来到这个地方的。距离再远,只要心向往之,就一切不难。
 

    巨大的新疆,由于没有了景色的安排,赶路就变得非常耗时。我们用一天的时间,从那拉提回到伊宁,又从伊宁飞到乌鲁木齐,最后,在7月22日,第八天的晚上,坐上了从乌鲁木齐至柳园的火车。

    兰新线不经过敦煌,柳园,是距离敦煌最近的车站。

    我们在火车上晃晃悠悠一夜。火车上的睡眠,终究是质量低下的。五六点钟,车窗外开始日出。


    上午九点,火车到达柳园站。所谓柳园,实际上原为“红柳园”,因这里曾有大片红柳生长而得名。现在估计红柳不在,只余空名了吧。

    柳园这个地方,曾经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在没通青藏铁路的时候,从这个方向进藏的物资和人,都是从柳园站南下,经青海格尔木进入西藏。青藏铁路修通之后,柳园站的枢纽意义也就不那么大了。它所接纳的乘客,大多都是要前往敦煌的人们。


    从柳园到敦煌,路并不好走。而两边的风景,也大多是苍茫的戈壁荒滩。与这里相比,新疆,真的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宝地。所到之处,凡有水源,便有绿洲,便有牛羊,便有人生活其中,无不生机勃勃。然而这里……真的是要荒凉太多。
   到达敦煌,我们先去的是鸣沙山、月牙泉。这应该是除了莫高窟之外,到敦煌者必去的地方。


    鸣沙山月牙泉大门。我一直觉得自然景观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比如从绿洲,走着走着就变得荒凉,最终成为荒漠。像这样,一个大门,感觉进去应该是公园什么的,走进去却是沙漠,实在是有点不好接受。鸣沙山脚下。大多数人都是骑骆驼过去。骑骆驼价格不高,80元/人,从入口处送到鸣沙山,再返回来去往月牙泉,最后送回门口。路程很长,而且每到一处,游客下来游玩,骆驼都会在那里等你。可以一试。在茫茫大漠,听听驼铃声,也是一种体验。

    鸣沙山顶的旗子。看似不高,但是由于是沙漠,走一步要往后滑两步,再加上天气炎热,登顶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


    风很神奇,能把没有形状的沙子,吹得堆出如此锋利的山脊。



    在沙漠里,生命的出现便是神奇。


    在通往月牙泉的路上,人工造出来这么一座花园,里面的花朵植物,都蔫头耷脑的。不知道这有何意义。



    月牙的形状。仿佛这沙漠中奇迹般涌现的水,还一定要借月的意向,来衬托自己的清 凉明澈。我看着向“景点”匆匆奔过去、匆匆拍照留念的人们,突然为月牙泉感到委屈。若是放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她一定是最最美丽的神祗。该有多少在这样的炎 热大漠里一筹莫展、精疲力尽的人们,在濒临绝望境地的时候,突然间看到了希望。而我们如今,来得太过容易。没有生命的艰难,也就没有了对维持生命的水源的敬重。





    在沙漠中,即使是游玩,也是非常艰难、非常不愉悦的事情。在炎热的天气中,整个头都觉得昏昏的,直接的生理体验传达给心理的要求,就是快点离开这个地方!

    这便是沙漠了吧。即使存在奇迹般的水源,也无法冷却它那吞噬一切生命的赤焰。作为一个生命体,在感受到那种炙烤的威胁的时候,第一反应便是退缩与逃离。

    离开鸣沙山,赶往莫高窟。

    我实在是不愿意用这样的姿态、这样的行程来拜望这座圣地。我想,若出于对它的尊敬,我万不能如此匆匆来去、玩乐嬉戏。但是当时我站在它的面前,知道一切相遇皆有安排。因此无论何时、无论经过了怎样的沐浴焚香、清理心尘,当遇见的那一瞬间,都觉得太过草率、太过匆忙。

    佛家讲缘。讲无处不有佛。讲一叶一菩提。既然无时是良机,那么也便无时非良机。相见之时,便是恰到好处。费心挑选,往往失之仓促。

    除此之外,我无意、也无能为莫高窟注解什么。我不必渲染它的名气,因为所有的人都对它神往有加。我不能讲解它的奥义,因为佛家真谛,我辈绝不可妄参。

    我不知道自己穿梭在那些佛龛之间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身份。我不愿意把自己当做游客。
   
    然而,众佛菩萨,是一如既往地,用他们安详,怜悯,慈悲的神态,俯视着在他们面前来来回回的人们。面对虔诚的佛僧,他们会是这样的。面对盗经贩经的王道士与西方文化盗贼,他们会是这样的。面对吵闹肤浅地拍摄“到此一游照”的游客们,他们也会是这样的。

    若有一日,你也去莫高,请暂时让自己的心安静一些。这是我唯一的建议,也是对莫高唯一的描述。

    窟内严禁拍照。以下照片,是我翻拍自购来的明信片。


    第十天 再见新疆

    很快地,我却坐在了回家的飞机上。

    飞机降落,我走出机舱的那一刹那,感受到的是高楼广厦、人头攒动、豪车来往、霓虹闪耀。

   我开始,在这样的都市里,强烈地想念新疆。天蓝如洗的新疆。云朵白净的新疆。广阔舒展的新疆。牛羊遍地的新疆。

   我发现,当我出游的时候,我能够很快地适应我的目的地。而当我回来的时候,却很难再适应我的这个城市。

   妈妈说,你怎么现在,就是坐不住了呢。

   我想告诉妈妈,我是真的坐不住了。外面的世界太美,我在那里寻找到意义。而在这之前,一种强烈的束缚感纠缠着我,我经常喜怒不定,快疯了。

   我在外面的世界寻找安定感。我在广袤的天地确立自己的存在。我在漂泊的移动里感受内心的安静。

   我在旅行里幸福。

   再见新疆。



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东来
品牌风范
服务宣言
东来旅游网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段   佳 0411-82823131
           13841127780
果   果 0411-39895522
           13841127709
许运鹏 0411-82800815
           13841127703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