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温泉文化,是指人类在发现和利用温泉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对温泉基本规律的认识、把握与驾驭程度的智慧结晶。温泉文化包括对温泉的形成、地质条件、温泉与人类关系、有关温泉的文字记载及感叹温泉的文学作品、温泉开发与合理利用、温泉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与实践等。
我国是一个温泉大国,温泉遍布于国中。据地质普查和初步统计,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发现温泉3000多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钻出的温泉将会增加更多。
我国的温泉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历史典籍中,有关温泉的文献记载多达972处。先秦《三海经》里就有温泉的记叙。当时称温泉为“汤”。秦始皇建“骊山汤”是为了治疗疮伤,并通过徐福将“汤”的概念带到日本。传说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的灵药,辗转漂流到日本的歌山县,至今当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汤”温泉浴场。
温泉与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许多温泉被人们供为“圣水,仙水”,可以治疗百病。北京《平昌县志》记载了西汉时人们对温泉治病的体验,认为温泉可以“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西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温泉赋》中曰:“有病疠兮,温泉汩焉”。“览中域之珍轻,无斯水之神灵……于是殊方跋涉,骏奔来臻,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臣民,资厥成分。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汩焉,以流秽兮,除苛,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哉。”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民众纷纷去温泉沐浴的盛况。明代李时珍在其著名的《本草纲目》中也曾称“温泉能治诸多百病”,作为医药大家,那是很具有权威性的。
陕西临潼华清地,唐太宗时就修建了“骊山官”。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常在那里沐浴温泉,白居易留下了“春寒赐沐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韵味无穷的名诗佳句。唐玄宗早年爱妃江采蘋因受杨玉环排挤被打入冷宫后,挥笔写下了:“温泉水天成,皇家筑宫室。美人承主恩,赐浴华清池”。表示了她的百结愁肠与满怀不满。宋王安石在《温泉》诗中写道:“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来客争解带,万劫付一洗”。写出了浴温泉的轻快与舒畅。
北京汤山温泉,辽金时,萧太后曾留香于此。自元朝起被修为皇家园林,据《大清统一志》记载,清康熙五年在这里修建了“温泉行宫”,皇家园林盛况空前,迷人而神奇。清圣祖康熙帝在御制温泉行中赞美汤山温泉:“温泉之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妙生。沐日浴月洗灵液,微波细浪流踪峥。”乾隆皇帝更会享受,六年御制了温泉行宫即事诗:“灵境群离宫,停銮秋宇空。庭轩静朝旭,树石老金风。暖流溶溶洁,清波处处同。心神堪澡雪,抚景与无穷。”他就住在行宫处理军国大事,各种文件由华清宫快驿传到温泉行宫批阅,留下了行宫听政的佳话。文人墨客也曾欣然留墨:“山终年以凝翠,花逐节而缤纷,泉清澈其沸暖,汤色金且疗肌。”解放后,小汤山被列为国家级温泉疗养区,深受社会各界厚爱。当代大文豪文怀沙老先生来此作赋:“燕北小汤山有尘寰仙境焉,曰九华山庄是也……汤泉兮可以疗身心百病,信大道兮无私无偏。扬九华兮百世,跻康乐兮万年。” 2003年春全国发生“非典”疫情,北京地区的大多数患者均集中于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