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西藏的大百科全书,其中有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历史事件,还有藏医药的传承。
唐卡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少说法,但是其功用性已是定论:移动的佛龛。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教授罗桑开珠看来,唐卡是与流动牧民的生活方式相关的,人们需要一种质地轻便,可供随身携带,随时悬挂供养、祈祷礼拜、卷放收藏,并具有宗教象征内涵的移动佛龛。关于最早的唐卡,传说是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亲自绘制的白拉姆女神像,但的确在吐蕃时期,唐卡就已经成为信徒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幅大型唐卡将要耗去几位画师两年多的时光。唐卡从来不是速成的,每一幅手绘唐卡中,都暗含着时光之慢。
一幅唐卡总是要从选布开始。画布的质地应该是纯棉,讲究一些的还要加入克什米尔的羊绒,棉布要薄且均匀。白土碾碎,筛出最细的白土与胶混合,用火烧烤,调制成为牛奶一般的白土之液,再在棉布上不分内外地进行涂抹,如此多遍,在阳光之下照看,不能有缝隙。此时的画布还要用圆石细细打磨,一块画布的准备往往需要几天。
颜料是唐卡的秘密,天然的矿物颜料,孔雀石、珍珠、珊瑚、松石、云母、朱砂、黄铁矿、褐铁矿、高岭土、蓝铜矿、雌黄、雄黄、瓷土矿……
唐卡越来越被当成艺术品与收藏品在世间流通,在发现唐卡的路上,能见到一种笃定的斑斓。
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