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旅游资讯 > 享誉海内外的山东美食小吃
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十大经典鲁菜:德州扒鸡、红烧大虾、九转大肠、蜜汁梨球清汤、柳叶燕菜、四喜丸子、坛子肉、糖醋鲤鱼、一品豆腐、油爆双脆。
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为济南名菜之一。厨师将活鱼捞起,当场收拾,将鱼用油炸熟,放入盘中,趁热浇上熬好的糖醋汁,整个鱼呈琥珀色,外焦里嫩,口味香酥、甜酸,颇有一番雅趣。现在,济南的大饭店均有此菜。但以获得国家特级酒家称号的“金三杯”酒家制作为优。
奶汤蒲菜
奶汤蒲菜是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色泽洁白、味道清香的蒲菜为主料,配有苔菜花、冬菇,加奶汤烹制而成,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汤爆双脆
汤爆双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菜以猪肚和鸡珍为主料,加清汤烹制而成。由于主料食时嫩中偏重于脆,故名“双脆”。
糖醋煎饼
糖醋煎饼主要原料为小米。由于放入的香料不同,味道各异,有花生、栗子、菠萝、香蕉、薄荷、玫瑰等不同味道。其特点,薄而酥脆,香甜不腻,色泽金黄,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油镟
油镟为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黄色,故名油镟。其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据说济南的油是在100多年前,由齐河县境内徐氏三兄弟从南京传来。为适应济南人的口味,他们改进了配料,口味变为北方人喜食的咸香味,颇受顾客欢迎,生意十分兴隆,人称“徐家油”。后来许多餐馆广为仿制,成为济南风味小吃。
特点:色泽金黄,外酥内嫩,层多松散,葱油香味浓,与馄饨配食味更佳。
锅贴
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
武城“旋饼”
旋饼是山东武城传统名点。相传崇祯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经武城。闻香下马,带领身边随从径入小小的馅饼棚,饱餐之余,兴致勃勃地看了馅饼师傅的旋转技艺,说“你闪持着馅饼牌子,看这做法岂不是旋饼吗?”于是,武城旋饼因此而得名。
武城旋饼选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制作更加讲究,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软硬,并反复揉捏,馅有猪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鸡蛋的,厚如指,大如盘,色泽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内馅松软香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无穷。
高汤鸡丝馄饨
馄饨是济南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吃法多样,并根据配料的不同,叫法不一。有清汤、高汤、鸡丝、麻汁、三鲜馄饨等,南方也有将煮好的伊面放在汤碗内,上面放上馄饨,并点缀几根菜心,称之为“云吞面”的。馄饨全国各地均有制作,但以济南为上。旧时馄饨是济南夜宵的主要品种,近代经营馄饨的店铺较多,其中有名的有兴圣成号馄饨馆、庆云号馄饨馆,按察司街一带还有一家专制炸馄饨出名的饭铺,把包好的生馄饨放入大油里炸成金黄色,外酥里嫩,味道甚美。麻汁馄饨和麻汁米粉制法相似,将煮好的馄饨晾凉或用凉开水汆一下,加入麻汁等调料,是济南旧时夏季应时的食品。
现今,专门制作馄饨的饭馆已不多见,早些年很有名气的“益发馄饨馆”已经倒闭,个体馄饨摊较多,但风味不佳。
扒鸡
“德州扒鸡”是山东德州的著名特产,驰名中外。它最初是由德州烧鸡演变而来的。据传,早在元末明初,随着京杭大运河漕运繁忙和陆路古道兴旺,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呈现繁荣,市面上也出现了烧鸡,其形态是侧卧,色红味香,肉嫩可口。开始仅是贾姓人家,后来渐渐多起来,他们在窄小低矮的家庭作坊里,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艺流程中,制成了原始的德州烧鸡。据贾氏谱系记载,康熙三十一年,以贾健才为代表制作的有别于烧鸡造型和色泽的扒鸡脱颖而出,把烧鸡整体侧卧改为正卧——两腿插入腹腔,两翅从脖颈插入口衔而出,端正而卧,犹如“鸭” 浮水面,口衔羽翎,即今日扒鸡之形状。在色泽、味道上都有改进和提高,口头上也比烧鸡烂了,达到骨、肉分离的程度。这就是德州扒鸡的雏形,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是清朝光绪年间,有九华楼所首创。据说,当初店主宴客,做此菜,客人品尝后称赞: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食此佳肴,可与仙丹媲美,故叫九转大肠。从此,九转大肠成了受人喜爱的名菜。烹制此菜,厨师要下料狠、用料全,调料中要有名贵中药。经过精烧之后,大肠红润光亮,肥而不腻。上面再撒上香菜段,清香扑鼻,味厚而回味无穷。
单县羊肉汤
单县羊肉汤,是鲁西南(山东菏泽)传统名吃.
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历史。原始社会末期,舜的老师单卷(亦写作善卷、亶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单县一带,他们过着半耕半渔半牧的生活。当时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烧烤演变为主要吃肉喝汤。 单县羊肉汤经过几千年的改进,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其正式挂牌面向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单县羊肉汤呈白色乳状,鲜洁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独具特色。其名目繁多,品种各异,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天花汤健脑明目,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食用;口条汤壮身补血,最宜病愈大补;肚丝汤可细嚼慢饮,眼窝汤肉烂如泥,奶渣汤沙苏带甜,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腰花汤、肺叶汤、肥瘦汤等多种,各具风味。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国名菜谱。
博山酥锅
山东博山人对于过年(春节),是特别的重视。过去人穷,过年就特别的隆重——早早的就准备年货,早早的就开始准备年节大菜。在各种各样的博山年节菜中,有一样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著名的“博山酥锅”。
博山人对于做酥锅,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意思——家家都做,好像没有了酥锅就不是过年。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那是说做酥锅的原料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搭配。比如 你家富有,可以整鸡整鱼的做进去,他家条件差,可以把些鱼头鱼尾,碎肉鸡架什么的做进去,也叫“酥锅”,来客人了,盛上一盘:尝尝俺家酥锅!所以有“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之说。
大连到山东旅游|去山东旅游|山东美食|大连旅行社|大连东来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