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来快讯 > 雪域“桃花村”走好致富路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到嘎拉村看望慰问村民群众。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嘎拉村全体村民,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嘎拉村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真巴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因山野桃花而闻名。每逢春天,绽放的桃花是村里最美的风景,桃花节庆活动更是远近闻名。近年来,嘎拉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
“希望你们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了这个雪域小村。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不久,我代表嘎拉村全体村民,作为主笔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村里的发展变化情况,表达感恩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决心。从收到总书记回信到现在,每每想起回信内容,我都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总书记对村里工作表示肯定,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真巴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激动地说,“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2024年,全村旅游收入达到378万元。接下来,我们一定以实际行动擦亮‘桃花村’品牌,把共同生活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64岁的嘎拉村村民卓玛红了眼眶:“当年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的嘱托,我一直都记得。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下,现在村里的道路更宽了、景色更美了、人气更旺了,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请总书记放心!”
吃上“生态饭”“旅游饭”
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回忆,20多年前,曾有村民觉得满村的桃树妨碍耕种,希望把桃树都砍掉。“这一提议遭到了大家的抵制,砍树容易,再长起来可就难了。”边巴说,正是这一抉择,保住了1200余株百年野生桃树,更保住了发展旅游的“致富树”。
“后来,嘎拉村举办了首届桃花节,那时村里对发展旅游还没有统一的规划,村容村貌也差,全年门票收入只有2000多块钱。”边巴回忆道,“后来,村里下大力气治理村居环境,完善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统一经营桃花林,推进村景合一,打造‘桃花村’品牌。桃花节逐渐从嘎拉村的自发活动成为林芝市的重要节庆。”
聊起嘎拉村的“蝶变”,尼玛多吉十分感慨:“以前挣钱靠的是上山伐木,现在人人都是护林员。好生态让大家吃上‘生态饭’‘旅游饭’。”他介绍,为了守护好这片桃林,嘎拉村划定生态红线,成立护林队替代伐木工,还创新设立了“绿色银行”。比如,嘎拉村村民次仁旺杰通过主动捡拾318国道附近的垃圾,在“绿色银行”换取积分,用从“绿色银行”贷出的20万元升级了自家的运输车辆,提高了收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大家的生活更幸福!”尼玛多吉说。
民族团结筑起幸福山乡
入夜,嘎拉村的餐饮店“桃花山庄”点起熊熊篝火,汉藏双语歌谣中,游客与村民跳起锅庄舞。餐饮店负责人胡伟说:“我们与游客亲如一家,欢迎大家来品尝藏香猪、新鲜瓜果!”
不远处,村民次央家的院子里,福建游客正在品尝刚采摘的樱桃。“只要游客来,大门随时敞开,这是嘎拉村的待客之道。”次央笑着说。
2024年9月,嘎拉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村群众热情地向五湖四海的游客敞开大门,用民族团结筑起幸福山乡。
走进嘎拉村的“团结颂”展览馆,可以从展板上看到广东援藏干部筹资修建的步道观景台、村民与驻地官兵开展热闹的联建活动、村民和驻地企业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场景,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团结实干、共谋发展,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生产生活,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大家互帮互助一同把日子越过越好。”尼玛多吉说。
从伐木声声到鸟鸣啾啾,从温饱难继到户户增收,嘎拉村的变迁是美丽幸福新西藏建设成效的缩影。嘎拉村的桃花越开越艳,映照着村民们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柯佳其 编辑:郭子腾 李庆禹